脂肪肝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 赵晓威 刘燕玲 郭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和肥胖人群逐年升高,脂肪肝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第一大肝病,在我国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病的第二大肝病。
脂肪肝如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如果任其发展,一旦演变为肝硬化后,再积极治疗将很难使肝脏恢复正常。我们应当认识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加以早期干预,以防止脂肪肝的发生与发展。
脂肪肝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肝脏肿大,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等。也有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B超或CT等检查时发现。
脂肪肝相当于祖国医学“积聚”、“痰浊”、“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脂肪肝的产生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其病机可概括为: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不化,痰浊内生;肾失气化,痰瘀留滞。
西药尚无防治脂肪肝的有效药物,中药治疗效果较好。脂肪肝病人应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转氨酶高可选用水飞蓟素、甘草酸二胺胶囊、易善复、肌苷等;中医根据病情进行辨证施治,选用中成药,如壳脂胶囊、当飞利肝宁胶囊;草药中可选用决明子、红曲、首乌、山楂等。
脂肪肝患者应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控制高脂、高胆固醇类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等;少饮酒、注意饮食结构,少吃甜食,主食粗细搭配,不暴饮暴食;坚持必要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上下楼梯、爬坡、广播体操、跳绳等,维持理想体重,保持相对正常的血脂、血糖水平等。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少用对肝功能有损害药物。
西苑医院肝病科对脂肪肝有一套完整的中医药诊疗体系,采用中药和小处方内服,能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修复肝损伤、减轻肝纤维化等,且疗程短、见效快,深受患者欢迎。
介绍几个脂肪肝小处方:
1.丹参陈皮膏
【药方】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
【用法】丹参、陈皮加水煎,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祛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2.佛手解郁汤
【药方】佛手、玫瑰花、荷叶各6克,白糖适量
【用法】上药加水煎,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日2次。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
3.丹参饮
【药方】丹参、山楂各20克,红花6克,白术10克,柴胡6克,蜂蜜30毫升
【用法】上药加水煎,去渣取汁加蜂蜜,再煎几沸,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健脾。适用于脾虚血瘀型脂肪肝。
4.陈皮红花饮
【药方】陈皮、红花各6克,草决明10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取汁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化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慢性乙型肝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 赵晓威 刘燕玲 郭朋
慢性乙型肝炎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人体免疫功能失调和肝脏损害为主的慢性传染性全身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有20多亿乙肝病毒感染者,慢性乙肝有3.5亿。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9.09%。
慢性乙肝的肝癌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00-200倍。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与肝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慢性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输血和血制品感染、母婴传播、损坏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有乏力、腹胀、恶心、呃逆等消化道症状及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黄疸等体征,乙肝全项异常,有时可肝功能异常。化验:“两对半”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为大三阳,有HBV DNA阳性,表明病毒在复制,传染性强;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为小三阳,HBV DNA阴性,表明病毒低水平复制或基本静止。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在于湿毒内蕴、气滞血瘀、正气不足。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关键是抗病毒。西医使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普通干扰素α(IFN-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 IFNα-2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等,但都不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且副作用多,价格昂贵。
中药由于副作用小,疗效持久,价格便宜,显示出较大的优势。
中医治疗乙肝主要是据病情辨证施治。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等几种。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抑制病毒的中成药有双虎清肝颗粒、乙肝舒康胶囊、宽胸解毒颗粒、茵芪肝复胶囊等。补益肝肾、调节免疫功能的有贞芪扶正胶囊和颗粒等。活血化瘀、抗肝纤维化的有复方鳖甲软肝片、大黄蛰虫丸、安络化纤丸、强肝胶囊等。
宽胸解毒颗粒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根据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的经验处方制成,经过几十年临床运用,有较好的抗病毒和改善症状体征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应注意适当休息,忌饮酒,多吃蔬菜,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
药膳可改善患者症状。如:①枸杞子粥(枸杞子30g、粳米50g、红糖适量)能补益肝肾;②逍遥加味粥(柴胡10g、白芍10g、大枣6枚,加水煎煮,取汁再与粳米煮粥)可疏肝健脾;③鸡骨草煮鸡蛋可清热解毒;④黄芪、灵芝鸡肉煲(黄芪15g、灵芝10g、瘦鸡肉100~150g)益气养阴。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合理用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 赵晓威 刘燕玲 郭朋
慢性病毒性肝炎指的持续半年以上的由乙型、丙型、丁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细胞炎症,导致身体的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慢性病毒性肝炎加重可引起肝纤维化,或转变为肝硬化、肝癌,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目前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国际上公认的抗病毒药物为α干扰素(α-IFN)与核苷类似物药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常用护肝药物有:水飞蓟素、甘草酸二胺、双环醇、复方益肝灵等。
中医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可改善症状,缓解病情。如乙肝舒康胶囊、澳泰乐胶囊、双虎清肝颗粒、茵芪肝复颗粒、护肝片、护肝宁片对乙肝患者改善症状、促进肝细胞修复有较好效果;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常用的有活血化瘀中成药如复方鳖甲软肝片、强肝胶囊 、安络化纤丸等。
目前肝病患者病急乱求医、滥用药物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很多患者因治疗不当引起药物性肝损害。
长期用药的肝病患者应注意:(1)患者勿乱吃补药,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服用剂量,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2)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发现肝损害及时用药和就诊,避免药物性肝炎发生。(3)掌握药物的性能及用药注意事项,制定最佳用药方案,如中药复方制剂应按照规定证候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