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管理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门诊故事 | 胆总管结石术后总是复发?中医能调吗?

来源:门诊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
字号:

82岁的金大爷,已经是第三次因为胆总管结石而做ERCP取石手术了,这三年他每一年都要因为这个原因来住院。虽说不用“开膛破肚”,但结石总是复发和反复手术已经让金大爷身心俱疲,在经济上也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出院后,心事重重的金大爷来到了门诊,他想知道:

为什么别人做这个手术都是“一劳永逸”,他却总是复发呢?

明明每一次结石已经取得很干净了,饮食上他也都有注意,血脂控制得也不错,结石却还是长得那么快,究竟是什么造成的?

在治疗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ERCP?

ERCP,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将内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导入专用器械进入胆管或者胰管内,在X线透视下注射造影剂造影、导入子内镜/超声探头观察、进行脱落细胞/组织收集等操作,完成对胆、胰疾病的诊断,并在诊断基础之上实施相应介入治疗的总称。

目前大约90%的胆石症采用ERCP治疗。其有效性已在众多研究中得到证实:经ERCP实现胆总管结石移除的成功率为87%至100%,ERCP已被作为肝外胆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

在ERCP中,通过电灼切断Oddi括约肌(包括胆总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壶腹部括约肌)胆部深层肌肉层或电灼十二指肠主乳头浅表乳头括约肌,即内镜下胆道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然后用几种不同的工具如网篮等移除石头,或通过内镜下乳头状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可以将结石取出。

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胆总管结石(CBDS)根据性质可以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色素型结石,这两种结石的形成原理是不同的。几乎所有的复发和再复发性CBDS都是色素型结石,即便在胆固醇胆管结石患者中,EST术后复发的结石也通常是色素型结石,即复发性CBDS与最初的结石分类无关。而色素型结石中,棕色色素结石又比黑色色素结石要常见得多。而棕色色素结石通常被认为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感染可能在复发性CBD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这种胆道感染与ERCP造成的Oddi括约肌收缩功能受损、胆总管扩张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如何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

研究表明,肝郁脾虚是ERCP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最常见的证型,脾胃作为人体“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源源不断受其水谷精气的滋养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脾胃乃中焦气机之枢纽,脾胃健旺,则中焦气机运行正常,才能助肝之疏泄,脾升胃降功能正常,则胆气通降得宜。

脾主运化,脾胃运化不及,升清化浊力弱,则机体新陈代谢迟缓,浊邪难以排出,日久致胆腑中胆汁成分改变,浊邪蕴积,易于聚集沉淀为结石。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且脾主肌肉,脾虚则气血化生乏源,气血虚弱则受损之屏障恢复缓慢、肌肉弹力收缩力缺乏,使胆汁排出缓慢加之浊邪上逆侵袭胆腑,形成结石。

本案治疗:

听完金大爷的诉说,我耐心地安慰他:“像您这样的患者在我们的门诊并不少见,您先别着急,我给您把把脉。”在给金大爷把完脉、看完舌象,并询问了他平时的一些症状表现后,得出了结论——金大爷也是属于典型的肝郁脾虚型患者。建议他通过坚持吃中药半年以上,来改善术后脾胃虚损、气滞不通的状态,以预防结石复发。

半年后金大爷复查腹部B超,胆总管宽度已经由术中的1.1cm恢复到了0.8cm。又过了一年,金大爷还专门告诉我,今年他终于没有再复发啦!

结语:中医学认为胆气通降与脾升胃降功能密切相关,若脾胃受损,中焦气机不利,殃及胆腑,使胆失通降,则胆汁排泄失畅,日久淤积形成结石。对于胆总管结石术后反复复发的患者,不妨尝试一下中医治疗。

专家介绍

image.png

张立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医、中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等。从事中医临床医教研工作30余年,主持或参与专业课题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事部优秀留学回国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临床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脂肪肝、慢性肝病、慢性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代谢综合征及内科疑难杂症。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