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基于证候区分的中成药在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发表期刊:《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IF(2022):7.9]
通讯作者:史大卓、李立志
第一作者:白瑞娜、杨巧宁、郗瑞席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推荐理由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后患者3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4% – 48.4%,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我们辨证应用中成药干预ACS介入后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明可显著改善临床结局,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
研究解读
针对ACS介入后患者仍有较高心血管事件风险这一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重大临床问题,我们发挥中医特色,进行辨证应用中成药干预ACS介入后患者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以终点事件为主要临床评价指标,评价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ACS介入后患者的疗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为牵头单位,涉及全国40家中心,纳入2900例患者,其中辨证应用中成药组146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气虚血瘀、心血瘀阻和痰瘀互结辨证应用芪参益气滴丸、冠心丹参滴丸或丹蒌片,治疗12个月;西医常规治疗组1437例。中位随访期为541天。主要复合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次要复合终点事件为因ACS再住院、心力衰竭、中风和其他血栓事件。同时以西雅图心绞痛(SAQ)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证实,辨证应用中成药组较西医常规治疗组降低了主要终点事件(8.61% vs 11.62%,HR=0.70,95% CI 0.55~0.89,P=0.003)和次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9.84% vs 13.71%,HR=0.66,95% CI 0.53~0.82,P<0.001)。且可显著改善ACS介入后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首次将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重大慢病的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1区的国际权威杂志(Phytomedicine,IF 7.90),使辨证论治这一中医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在国际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
以往在国际发表的中成药治疗重大慢病的临床研究多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虽同质化高,但外延性低,且不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本研究采用辨证应用中成药的方法开展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ACS介入后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安全性良好,与以往单一中成药研究相比,更好体现了中医药真实临床的实践过程。
专家点评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但同时也一直受到现代西医临床的异议。目前,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辨证论治的策略采取合适的中成药治疗,已经在很多疾病领域取得了可喜结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持进行的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ACS介入后患者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CPM研究),通过长期随访,证明了辨证应用中成药在ACS介入后领域降低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其他血栓事件风险等方面的有益作用。这表明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基于辨证治疗策略的中成药可能是一种比单独中成药治疗更可取的策略。
该研究是首次发表在中国科学院1区的国际杂志的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重大慢病的临床研究,体现了其规范且科学的研究设计,也凸显了国际学者对中医临床诊疗特色——辨证论治的认可。总之,本研究有如下优点:样本量大、具有代表性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辨证论治的应用是中医临床实践中取得满意临床结果的基础,与既往的中成药研究相比,本研究更好地体现了中医药的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实践过程,为未来开展中成药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这可能会更准确地反映中成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创新背后
启发:严谨的科学设计+高质量的临床实施+可靠的数据质量+适宜的统计方法=高水平的文章
本项目是首个规范化科学设计、完整实施并报告的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ACS介入后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前期的研究设计团队由多名院士、中西医心血管领域临床专家、北京大学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多位方法学专家组成,方案遵照STROBE声明,经多轮专家论证后实施。项目实施初期,考虑观察性研究混杂因素较多的特点,组建独立的数据清洗及统计分析团队,制定统计分析计划;同时组建了9组由临床专家及方法学专家组成的临床质控团队,承担本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任务,保证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实施。
数据清洗环节,结合数据特点,由临床专家、方法学专家、数据管理及统计学专家共同召开数据审核会议,制定数据清洗规则,保证可靠的数据质量。在统计分析环节,考虑本项目样本量较大、参与中心数较多、关键数据指标较复杂特点,针对主要终点事件选取了COX竞争风险模型、Gray’s 分析、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上述多个环节、不同阶段的设计及考虑为高水平文章的产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家介绍
通讯作者 史大卓
二级教授,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内科和心血管病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卫健委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主任,国家中医心血管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全国第七届中医师承老师。兼任世界中医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副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副总编,《环球中医》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等。相继获得国家中青年科技之星,全国中西医结合先进工作者、卫健委突出贡献专家、贵州省帮扶专家等荣誉称号。
通讯作者 李立志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一科资深主任,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的学术继承人;现任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学术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老年与康复医学专委会常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及预防、康复,在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失眠等病症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继参加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等课题10余项;主持研究项目4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医学专著3部。
第一作者 白瑞娜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介入后冠心病、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神经症、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及康复治疗。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观察员等。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及西苑医院临床教学人才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3项,并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 9篇。
第一作者 杨巧宁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师从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和首都国医名师史大卓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应用中西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重大课题多项,获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心血管病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
第一作者 郗瑞席
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一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于陈可冀院士。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委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分会委员。
团队介绍
项目由临床知名团队、高水平方法学团队组成。
课题负责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是首批中医药领域的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九五”至“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牵头单位。项目参与单位包括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等40家中医、西医三级医院,地域范围覆盖华东、华西、华南、西北、西南、华中、东北七大区域,拥有较高的临床科研水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是我国唯一一家“中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九五”至“十三五”GCP 平台建设单位,搭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高水平方法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