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 张京春
本报特约记者 邢雅璇
40多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在研究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时,发现很多宫中用于养生防病的代茶饮、膏方等,其组方精妙、服用方便,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作为陈可冀院士的学术传承人,北京名中医张京春教授继承陈院士宫廷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并将研究范围扩展至历代宫廷医学,总结出药食养生、美容养身、外治功法、文化养心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她谈谈宫廷养生的那些事。
功法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了导引、行气的理论和作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载:“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寥寥四十二字便高度概括了气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汉代医圣张仲景发展《黄帝内经》思想,进一步提出气功能阻止疾病传变的观点,认为导引吐纳能流畅气血、通利九窍,有防治疾病的作用。“神医”华佗也是气功实践的先行者,总结前人气功吐纳导引之精华,创造发展“五禽戏”,影响至今。东汉著名炼丹家和气功养生家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写道“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容中”,描述了练习气功后真气在体内运行的感受。隋朝太医令巢元方的著作《诸病源候论》,未记载治病方药,多论述导引方法,说明气功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力。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常静坐修身,一首《负冬日》充分展示了这一爱好:“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白居易享年74岁,与平日的静坐养生息息相关。
古代宫廷常练的经典功法有八段锦、太极拳和五禽戏。建议大家练功时遵循以下原则:不可半途而废;莫要急躁、一味求快,要循序渐进;顺应四时变化、饮食适宜、保证规律作息。
茶饮
代茶饮,指用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以中草药代茶冲泡、煎煮,然后像茶一样饮用,具有缓缓调治、有病治病、无病调理等优势。据传,代茶饮发端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清宫原始医药档案中,太医院喜欢用代茶饮防治病患,其种类之多、应用之广出人意料。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门人孟诜以《千金方·食治》为依据撰写了《食疗本草》,其中载有适宜“热毒下痢”“腰痛难转”等的药茶验方。唐代另一部医学巨著《外台秘要》中,也有大量代茶饮方。唐代以来,药茶一代胜过一代。陈可冀院士主编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至少包含20余首代茶饮方,说明其应用广泛。宫廷常根据季节选用不同的代茶饮,如夏季常饮用益气祛暑养阴代茶饮以解暑生津,冬季饮用参桂益气代茶饮以益气温中。另外,据传乾隆帝喜喝三清茶、慈禧太后常“以花点茶”、咸丰帝常饮白鹤茶等。这里介绍几个《清宫医案集成》记录的宫廷代茶饮,以供有相应症状者参考。
和肝代茶饮。香附二钱(钱是古代计量单位,一钱等于3克),麦冬三钱,白芍三钱,当归三钱,煎汤代茶。此方可用于治疗血虚阴亏、头晕目眩、口干目涩、心悸胁痛等。
清热代茶饮。黄连一钱,栀子三钱,枯芩三钱,龙胆草二钱,菊花三钱,决明二钱,煎汤代茶。此方常用于治疗肝经郁热、目赤肿痛。
利湿代茶饮。酒胆星一钱五分,蔓荆子二钱,花粉三钱,酒当归二钱,次生地三钱,石菖蒲二钱,柴胡一钱五分,青皮二钱,泽泻二钱,甘草一钱,煎汤代茶。此方可用于治疗气滞不畅、头目昏眩、口干欲饮等。
清心代茶饮。枣仁六钱,炒灯心一钱,煎汤代茶。此方有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治疗血虚有热、心烦失眠等。
美容
中医美容在汉代就已开始萌芽。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收录了美容药方有17首之多,并首先提出外敷药物以预防瘢痕。初唐《备急千金方》专列美容方,更有食疗养颜方,《外台秘要》载有面膏、面脂、口脂、胭脂等药方几十首,美容妆品得到普及。明清时期是中医美容传承创新的成熟时期,太医院编纂大型医学丛书,涵盖中医外科美容。《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有近300种涉及增白、护肤、祛皱、消斑等作用。中医认为,“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说明面部色泽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古代宫廷美容方。
唐永和公主澡豆方。源于《太平圣惠方》,是唐代永和公主用来养肤的中药方。组成:白芷二两,白蔹三两,白芨三两,白附子二两,白茯苓三两,白术三两,桃仁半升,杏仁半升,沉香一两,鹿角胶三两,麝香半两,黑大豆面五升,糯米二升,皂角五挺,白蜜二两。制法:将桃仁、杏仁热水浸泡后去皮,麝香研细粉。先煎好三大碗浆水(用粟米加工,经发酵而成的白色浆液),再将鹿角胶放入溶化,把淘净的糯米和浆胶煮成粥,然后薄薄摊一层晒干,与诸药共捣细,过罗为粉,取黑豆面再和匀,即制成“澡豆”。将白蜜加入酒中,文火溶化,再倒入澡豆内拌匀,晒干后加麝香粉,洗手、洗脸时用。此方可治疗面部暗沉、手皮干裂,使皮肤洁白光润。
唐天后炼益母草泽面方。该方载于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上,是武则天常用的美容秘方。制法:采益母根苗(不能带一点土,带土即无效),晒干粉碎过细罗,加入适量面粉和水,调成如鸡蛋大小的团药,晒干,然后用文火慢慢煨制,其间不能灭火,否则会影响药物质量,更不要大火,否则药会变成黄黑色,导致失效。煨制至药色洁白细腻时,将药取出,凉透,放入瓷钵中,研粉,过细罗,再研,如此反复,越细越好。药制好后,放入瓷瓶,密闭备用。使用时每十两药粉,加入滑石粉一两、胭脂一钱,洗面、洗手时用,可治疗面黑、色斑、皱纹。
服饰
在古代,服饰颜色与身份地位和礼制相关。但从中医角度看,服饰文化也与养生息息相关,不同地域的人为适应当地气候、地理特点,形成了不同的服饰文化。《素问·异法方异论》描述了东、南、中、西、北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比如,古时辽东地区属于寒湿地带,服饰以毛皮大袍为主,并配腰带,加强了保暖作用;东南地区多湿热,衣服材质以棉麻等轻薄之品为主。
另外,服饰颜色跟健康也有关系。唐代《孔疏》曰:“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中医认为,青色和绿色的服饰给人平静、宁静的感觉,可以缓解精神紧张;红色服饰给人热情、兴奋、激动的感觉,可振奋和鼓舞精神;黄色服饰给人温暖、愉快的感觉,古代黄色还是权力的象征;白色服饰给人干净、雅致的感觉,有利于稳定情绪;黑色服饰给人深沉、庄重、高雅的感觉,有镇静安定的作用。
根据四时阳气的生长化收藏穿衣,可达到养生的目的。汉代对朝服颜色有规定,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即夏末)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晚清宫廷女官德龄在《御香缥缈录》中回忆道,宫廷女子“照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分别,规定各式不同的衣服”,服饰图案冬季用腊梅、杜鹃等,春季用桃花、牡丹等,夏季用蔷薇、荷花、石榴等,秋季用菊花、芙蓉、秋海棠等。
现代人不妨参考古代宫廷的着装规律,辅助养生。春季万物以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衣着要宽松,才利于气机运行。此外,最好穿与春天相呼应的颜色,比如淡绿色、淡粉色等春意盎然的颜色。夏季万物华实,阳气布于体表,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易汗出,衣服面料要柔软吸汗,可以穿丝、棉、麻等材质,选米白等浅色系。秋季昼夜温差大,机体易受邪气侵袭,古代秋季穿坎肩,现代多为马甲,侧重保护前胸和后背,颜色宜选择橙色、驼色等暖色系。冬季闭藏,水冰地坼,服饰要以保暖为主,使阳气“无泄皮肤”。款式要长过腰臀,以挡风御寒,古代有护腰服饰叫“主腰”,可对腰腹起到保暖作用。颜色建议以藏青色、黑色、红色等为主。▲
下一篇: 春节长假随意停药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