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西苑科普 | “热死人”不是开玩笑,高温烤出“热射病”

发布时间:2024-08-03 浏览次数:
字号:

微信图片_20240806154703.jpg

近日,64岁的工人王先生(化名)在高温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时,晕倒在路边。路人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入我院急诊抢救室,体温41℃,昏迷,二便失禁,诊断考虑为热射病,病情极为凶险。王先生在急诊、重症医护团队积极救治下历时1周好转出院。

自7月入伏以来,全国多地进入持续高温高湿模式,在连续的酷暑高温天气下,因热射病送我院急诊抢救室的人数显著攀升……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急性疾病,因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有效调节温度,导致体温迅速升高超过40°C。主要特征包括高热和意识障碍等。在暑期高温条件下,热射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高达40%至70%。

热射病与中暑有什么不同?

中暑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最严重,也称热射病。

1. 先兆中暑:中暑的早期症状,包括头晕、恶心、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口渴等。这些症状预示着中暑的可能性。

2. 轻症中暑:为上述症状加重,表现为面色潮红、大量出汗,体温升高至38℃以上。

3.重症中暑(热射病):症状更加严重,体温可能超过40℃,甚至达到42℃,伴昏迷、肌肉抽搐、血压下降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热射病可见哪些临床症状?

1.高体温:核心体温通常超过40°C。

2.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意识混乱、谵妄、昏迷、癫痫发作等。

3.皮肤表现:皮肤可能表现为灼热和干燥,尤其是在没有出汗的情况下。

4.循环系统紊乱:包括低血压、心率加快等。

5.其他:恶心、呕吐、头痛、虚弱等症状。

哪些群体需要尤其预防热射病?

1.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2.儿童和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他们可能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不适。

3.孕妇:由于生理变化,孕妇对热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4.慢性基础疾病史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等,他们的身体可能无法有效应对高温带来的压力。

5.户外工作者: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警、自然科考队员等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人群。他们直接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面临较高的热射病风险。

6.高强度体力劳动者:重度运动爱好者、运动员和特殊职业工人,他们在高温下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产热与散热失衡,容易引发热射病。

7.室内高温环境的人群:长时间待在空气流通不佳、高温闷热的室内环境,也可能发生热射病。

一旦发生热射病,应如何紧急处理?

1.立即脱离热环境并迅速降温:将患者移至阴凉处或有空调的环境,去除多余衣物。可以用凉水喷洒或湿毛巾擦拭身体,尤其是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部位,同时用风扇吹风加速降温。研究表明,快速降低体温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2.寻求120紧急医疗帮助:一旦出现以上症状,需要立即就医,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支持。

3.快速测量体温与持续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确保降温措施有效。

4.补充液体与电解质:如果患者意识清醒且没有呕吐,可以给予饮用凉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我们应如何预防热射病?

1.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此外,切勿将儿童、老人或宠物留在封闭的汽车内,因为车内温度可以迅速升高,增加热射病的风险。

2.穿着适当与遮阳保护:穿着轻薄、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帮助身体散热。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遮阳帽、太阳镜和遮阳伞等,以减少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3.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在高温天气中,即使不感到口渴,也要定期补充水分。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还应适当补充含有钠、钾等电解质的饮料。

4.适度运动,注意休息:在高温天气下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在户外。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时,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5.关注身体信号:如果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寻找阴凉处休息,并适量饮水。

6.培训与宣教:对于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相关高暴露风险职业及人群,应由单位集体组织开展热射病预防和急救知识的培训。

热射病如何中医调护?

热射病通常被归类为“暑热症”“阳暑”“暑邪侵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容易扰神、伤津耗气,多挟湿邪为患。由于外部的高温和湿气(暑邪)侵入体内,人体阳气过盛,导致体内的津液耗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受损,从而引发急性病症,如身热无汗、意识模糊、口渴等。治疗上,通常采用清热解暑、益气生津的方法,同时强调预防,包括避开高温时段和保持适当的饮食。

夏季养生,应以清淡、滋润为主,通过食药同源的中药和传统药膳来清热解暑、益气生津,有助于适应高温环境,防止暑邪致病。常见的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食材和药材有,冬瓜、莲子、百合、西洋参、金银花、菊花、薄荷等。此外,绿豆汤、酸梅汤、乌梅生津饮、清补凉等清凉饮品不仅能解暑,还能补充体液。传统药膳如荷叶粥、薏米粥等,有助于消暑利湿,同时健脾开胃。

炎炎暑日,让我们谨防热射病。

吴小平 黄烨  西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