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西苑医院手术麻醉科与创伤骨科携手为超高龄患者托起生命尊严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次数:
字号: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因致残率高、并发症多常被人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保守治疗的患者疼痛无法缓解,痛苦不堪;长期卧床可能引发肺炎、深静脉血栓、褥疮等致命并发症, 1年死亡率高达30%-50%。创伤骨科与手术麻醉科通力协作,攻克难关,近期连续为4位90岁以上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成功实施手术,使患者重获行走能力。

髋部骨折的最佳手术窗口期为伤后24-72小时内,此时患者身体机能尚未因长期卧床恶化,术后恢复潜力最大。面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复杂病例,我院建立起“多学科+个体化”的诊疗体系。

多学科协作:全方位护航

术前,创伤骨科联合手术麻醉科、心血管科、肺病科、内分泌科等开展MDT会诊,为每一位患者制定“基础病控制+手术耐受”双轨方案。积极控制基础病,调整患者状态。

手术麻醉科:精细管控,筑牢生命防线

超高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衰老导致心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肝肾功能减退,术中任何一个细微的血压波动都可能引发意外,并且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此,手术麻醉科构建起围术期全周期管理体系。

麻醉方案

针对超高龄患者,团队创新采用“髂筋膜阻滞+椎管内麻醉+轻镇静”复合方案。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阻滞提前阻断骨折部位的疼痛信号传导;椎管内麻醉则精准控制手术区域的镇痛与肌肉松弛;轻镇静让患者在术中保持浅睡眠状态,既降低应激反应,又保留自主呼吸,避免全麻对呼吸循环的深度抑制。

微信图片_20250814102740.jpg

图1:麻醉科医生实施髂筋膜阻滞

微信图片_20250814102742.jpg

图2:麻醉科医生进行椎管内麻醉

术中监护

手术全程使用有创动脉压监测、心排量监测、血气分析等“多维度生命体征雷达”,实时更新生命体征数据,维持呼吸循环平稳。

镇痛管理

团队推行“术前超前镇痛+术中精准镇痛+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全程管理:术前通过髂筋膜阻滞预先阻断痛觉传导;椎管内麻醉提供满意镇痛效果,术毕即刻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

创伤骨科:分秒必争,为生命精准复位

根据骨折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精准匹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创伤小、恢复快)、股骨颈骨折选用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可以早期下地负重锻炼)等术式。

微信图片_20250814102743.jpg

图3:术中X线定位评估复位效果

案例见证奇迹

4位超高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周内全部下地活动并顺利出院。其中,96岁的周奶奶是近期收治的高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创伤骨科团队联合麻醉科紧急评估,仅用48小时完成术前准备,40分钟完成手术。术后当晚,周奶奶在医护指导下坐起进食;第三天,在助行器辅助下下地行走;第五天,周奶奶就顺利出院了!

微信图片_20250814102745.jpg

图4:术后3天下地行走

医者仁心:技术为刃,温度为盾

医护团队不仅用技术创造奇迹,更用温度诠释医者初心。手术室内护士轻抬轻放安抚患者情绪,精准配合提高手术效率;病房护士术前沟通浅显易懂,术后柔声细语鼓励患者康复训练。这一场场“生命保卫战”向患者及家属证明:技术与温度的交融让高龄不再是手术的禁区。未来,我院将进一步整合老年骨科救治资源,建立“老年髋部骨折绿色救治通道”,推动多学科协作模式标准化、规范化,让更多高龄患者在跌倒后不再陷入绝望,能够站起来、走起来。

供稿:手术麻醉科、创伤骨科

西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