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重磅!国际权威期刊《Phytomedicine》发表中国大型研究(GAP试验):中西医结合破解心脏支架术后“出血-血栓”两难困境

发布时间:2025-11-18 浏览次数:
字号:

前言:PCI术后抗栓治疗的临床挑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核心手段。然而,PCI术后的抗栓管理,特别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最佳策略,始终是临床实践中的核心议题与挑战。标准的DAPT方案在有效预防支架内血栓等缺血事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患者的出血风险,形成了棘手的“缺血-出血”悖论。

临床决策需在不同缺血风险(如复杂PCI、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出血风险(如高龄、合并症)的患者中进行个体化权衡。延长DAPT可进一步降低缺血事件,但代价是出血风险的增高;而缩短DAPT虽能减少出血,却可能牺牲部分缺血保护。因此,探索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新型抗栓策略,对于优化PCI术后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国际权威期刊的认可

近日,一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浩教授及高蕊教授团队牵头的大型、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试验——GAP研究,为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依据。该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于双一区Top期刊 Phytomedicine(影响因子:8.3),标志着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治疗策略和严谨科学的研究设计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也体现了中医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价值与潜力。

微信图片_2025-11-27_131826_537.jpg

GAP研究核心设计与主要发现

GAP研究旨在评估对于已完成至少12个月DAPT的PCI术后患者,在转换为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冠心宁片(Guanxinning Tablet, GXNT)能否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

该研究共纳入来自全国63家三级医院的3586例冠心病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冠心宁片+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或“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组。研究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血运重建、缺血性卒中及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住院的复合终点。

经过中位时间23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

有效性:与阿司匹林单药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11.0% vs. 13.2%;调整后HR: 0.79, 95% CI: 0.63–0.98, P<0.05),相对风险降低了21%。其中,血运重建和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住院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

安全性:两组间的BARC 3、4或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联合冠心宁片并未增加临床相关的出血风险。

微信图片_2025-11-27_131828_670.jpg

研究的临床启示与学术价值

GAP研究是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二级预防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其结论具有重要的临床启示:

1.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对于PCI术后从DAPT降阶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联合冠心宁片可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缺血事件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新的循证依据,尤其可能惠及那些缺血和出血风险均较高的复杂患者人群。

2.丰富了抗栓治疗策略:该研究证实,具有抗血栓和心脏保护作用的现代中药冠心宁片,能够作为现有抗血小板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体现了中医药多靶点调节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3.推动了中医药的循证发展:研究采用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高级别的证据,是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一次成功实践,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

结论

GAP研究证实,在PCI术后长期二级预防中,冠心宁片联合阿司匹林方案相较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这一“降风险、不增出血”的特性,为破解PCI术后抗栓治疗的临床困境提供了中西医优势互补的“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Xu, H., Li, J., Zhao, Y., et al. Guanxinning tablets plus aspirin versus aspirin monotherapy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GAP trial). Phytomedicine (2025). https://doi.org/10.1016/j.phymed.2025.157500

供稿: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西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