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我们记忆中的老主任——李连达院士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8-10-23 浏览次数:
字号:

李连达院士是西苑医院的创院专家,也是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室的建室元老。尽管后来他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有各种头衔和荣誉,但是我们这些与他共事过的老职工始终亲切地称他“老主任”。

中药药理在现在的中药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却还很少有人涉及。在1974年,我们的老主任从一个儿科医生转行干起了中药药理。那个时候,西苑医院拨给他的经费仅有400元钱,实验室的面积只有9平方米,条件本就简陋,院里还规定不得改动室内设施。但是这难不倒勤劳智慧的老主任,他迎着困难上,骑上自行车,自己把大鼠和狗驮回实验室。他找来一块大木板,搭在盥洗台上当实验台,坐在马桶改造的椅子上完成实验。我们这些1978-1983年陆续进室的工作人员,都有因陋就简做实验的经历,甚至在紧邻太平间,房屋漏雨,没人愿意去的屋子里做过实验。老主任做的第一个科研课题就是《冠心II号对应激性心肌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为后来在活血化瘀领域中的成就奠定了基础。1977-1978年为了阐明中药药理作用机制,老主任带领科室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创新,在国内首先建立了心肌细胞培养 “缺氧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免疫性损伤”、“心力衰竭”及“节律失常”等多种细胞病理模型,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中药。创新之后不忘推广,在全国举办了多期心肌细胞培养学习班,很多中西药研究单位都曾派人参加过学习,并被鉴定为卫生部甲级科学技术成果。高凤辉是当时参与建立心肌细胞模型的科研人员,她说:那个时候的条件跟现在完全不能比,所有的移液管、试剂瓶、培养皿都要自己洗刷消毒,准备工作非常繁琐,仪器设备也很简陋,一处不小心就会造成实验失败。在这个项目中他们遇到了许许多多技术上的难题和困难,有时实验进行不下去,研究人员士气不高,老主任就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坚持一遍遍的改进方法,闯过了一系列理论上和技术上的难关,最终获得成功。高凤辉回忆说,1981年,老主任为了拓展药理实验方法,准备更新一个大动物手术台,那个时候他亲自上阵参加改造翻建劳动,在搬动上百斤重的水泥台时不慎腰部严重受伤,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剧痛难忍,专家建议他及时住院治疗、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但为了进行中西医结合大会报告,他打着杜冷丁,坐着轮椅撰写发言稿,并在大会上做了精彩发言。由于治疗不及时,腰病延绵一年才逐渐康复,但从此落下病根。这个时期他的夫人患上了严重的更年期综合症住在医院,小儿子年纪还小,大儿子罹患癌症,为了撑起这个家,为了科研工作,老主任非常坚强,坐着轮椅照顾夫人和孩子,同时不忘科里的工作,时常找我们去汇报工作,询问实验进展情况。虽然他竭尽全力,但仍未能挽救爱子的生命。这种痛苦撕心裂肺,让他一夜之间白了头发,但老主任坚强的挺了过去,不停手的继续开展他热爱的科研工作。正是老主任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

八十年代末,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一度科研经费非常紧张,虽然老主任在科室例会上总是开玩笑说准备带着大家上街卖冰棍筹经费,但他心里真的是非常焦急。除了让大家节省开支,节约每一根针每一寸线,他站在整个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独具慧眼,发现了中药新药开发利用的契机。在老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室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药新药的研发。那个时候没有指南,没有现成的方法,也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徐立回忆说,我们新进室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都觉得很多实验条件不具备,开展工作太困难。他则反复跟大家讲,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能坐在实验室里等、靠、要。在他的启发下,科室里每一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做的东西自己做,不能做的画图纸,到外面定做,解决了很多急迫却棘手的实验技术问题。例如测量犬心肌缺血的心外模电图等设备,就是当时科研人员积极想办法,经过反复琢磨研制成功的,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在他的带领下逐步完善了诸多的药理学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体系,不仅拓展了我们科室的科研方向,形成了卫生部药政管理局指导全国中药新药研究的范本——《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 药理学 毒理学),也确立了他在中药行业中的学术地位,从那时起,我们为全国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评价多种新药,借此也为科室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科研经费。

基础医学研究室从建室到现在44年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没有老主任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随着药理学研究的发展,研究室科研人员意识到必须有自己的药学室,为药理学研究做支撑,此建议得到老主任的大力支持。那个时候没人、没钱、没设备,1982年为了建立药学室,老主任带领大伙打掉了当时养兔子的台子,添置了基本的设备,就是在一个小小的实验室里为后来40种活血化瘀药物的筛选以及中日合作冠心II号的研究提供了保障。在老主任的鼓励下,我们相继开展了药物组分的提取,有效成分的分离和质量控制,有效成分检测,这为后来全面参与中药新药的研发课题以及探讨中药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药学室筹建者刘建勋及药学室元老何夏秋说,我们是看着药学室逐步成长的,如今看着它逐渐走向成熟,设备更新换代,新生代独挡一面,我们更加怀念老主任。

就是这样,在老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基础医学研究室不仅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在活血化瘀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应用实践等方面均有建树,2003年“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发扬和传承了老主任的学术思想,不断创新,后续又获得了多项的科研奖项和成果。

老主任给外人的印象是只懂学术的老学究,其实我们这些与他共同工作多年的老同志都知道,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懂生活的人。他热爱艺术,喜欢花草。周庆保说,他的夫人靖雨珍老师生孩子之后体型发胖,老主任都是看好街上的流行时尚亲自比量着夫人的身材为其做衣裳。他常教导我们不要做专家要做杂家,很多受此教诲的身边科研人员在之后的人生和科研道路中极其受益。马晓斌、孙卫和王杨慧当年都是年轻女孩,但是小到离体,大到犬、小型猪的实验都能做,小鼠、大鼠和家兔更不在话下;刘建勋、尚晓泓除了做实验,还为实验室研发许多合用的实验设备,组装电脑,并一直维护科室的各种实验仪器,节约了大量维修费用。

老主任在科研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但在生活中与我们相处从来不端架子,对手下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非常关心爱护。王勤和李艳荣回忆说,那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年轻的科室,周末他请大家到家里包饺子;有人生孩子了,他拎着蛋糕前去看望;我们这一代人的孩子都记得曾经找“主任爷爷”看过病,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耐心诊病开方;到了春季或者秋季,他和夫人与我们一道到周边公园游玩做游戏,让大家放松身心,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老主任虽然离开了我们,我们也都相继退休或即将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但是他的科研精神、做人刚直不阿的风骨以及待人的谦逊态度,永远值得我们追忆和怀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基础医学研究室

与李连达院士共事过的老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