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染病监控体系建设有悠久的历史,具有中国特色,对已知传染病的监控成绩斐然,世界瞩目。
“但与20世纪六、七十年前比,传染病和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我国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杨宇飞认为,具体表现在,一是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特别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播疾病,变异快,识别难度大大增加。二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建设的需要,人员流动性高速增长,使流行病的防治难度增强。
杨宇飞指出,当前,多部门监管配合不能完全到位,职能划分交集不清,技术行政多头管理,当出现重大疫情时,缺乏科学有效的舆情上达闭环通路。疾控系统建立初期,疾控和医疗是两套系统,但完全融合尚未达到。从2002到现在两次大的疫情看,首先发现问题的是医院和医生,但缺少基层上报人和有效的上达通路;当未被人们认识的传染病出现时,在重大应急响应的专家决策层和行政决策层之间关系上存在问题。
对此,杨宇飞建议,要建立全新双轨国家传染病监控体系。对于直报系统的末梢神经端增加上报机制:在基层医院和社区增设畅通的特殊上报途径,扩大兼职人员编制,不受医院或社区上报限制。这个构架要求下有最灵敏的基层信息采集能力,可快速直达国家疾控中心,中心有高效判断系统,有强大的专家判定团队(也用兼职办法)形成有效闭环。对于直报系统顶端增加研判机制:研究并细化在重大应急响应时,专家决策层和行政决策层之间的关系,互补互促形成合力,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决策。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