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成形术 糖尿病足患者的福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庄百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失去了双脚,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将举步维艰。对这一点的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了。众所周知,糖尿病是全世界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五种疾病之一。糖尿病的发病率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今年,全世界约有糖尿病人1.7亿,到2025年将增加到3亿人。这其中在我国就有糖尿病患者3000万。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残的原因,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失去腿的可能性高出25倍,70%的截肢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全球每30秒钟就会有人因糖尿病足而失去一条腿!
什么是糖尿病足?都有那些表现?
糖尿病足 是指因糖尿病神经病变,末梢神经感觉障碍,特别是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周围中小动脉闭塞,形成以下肢缺血性疼病、足部缺血性溃疡甚至坏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
病变早期 可在冬春季节、寒冷刺激下出现足部麻木、疼痛,像蚂蚁在肢体爬行一样的感觉;病情继续发展开始影响生活工作,往往行走短距离(500米内)即感双腿酸胀无力,停步休息缓解,继续前行症状复现,如此反复;再严重一些则夜间出现足部发凉、麻木、疼痛,常常使患者抱膝而坐、不能入睡。病变过程可持续数周至数年不等。这些患者由于长年受病痛的折磨,加上睡眠不足,患者体质日渐衰退,精神萎靡,严重者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信心。最后,由于下肢动脉硬化,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血和抵抗力下降,当足部微小的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擦伤、皲裂或鸡眼等处理不当,均可引起感染面形成溃烂,又因病人痛觉减退或消失,不能及时察觉病变,常常使溃疡加大。更严重的缺血甚至造成足趾足跟发黑坏死,严重的化脓感染而不得不截肢!
治疗现状 我们必须寻找出路
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包括糖尿病专科医院在内主要的治疗方式:早期病变多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包括减轻体重、严格控制血糖、局部清创换药、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扩血管药物。同时辅以物理治疗,例如:高压氧治疗、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若以上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可能转向外科手术治疗,例如:血管搭桥术、动脉内膜切除术。
然而,回顾50年来(1956年,Oakley首先提出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这一概念)糖尿病足的治疗历程,可以清楚地发现:虽然糖尿病足的诊断方法不断提高,治疗模式日趋完善,但是,疗效又如何呢?当面对全球每年每100万个患者中就有133名进行截肢手术这一残酷的现实时,作为临床大夫,何谈成就感、自豪感?何谈舒心工作?又怎能安抚患者残缺的身心?
问题一:一味内科治疗 延误治疗时机
诚然,内科方法针对糖尿病本身的治疗是必要的,是贯穿始终的,但是,必须强调:这仅仅是基石,仅仅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开始。现状是糖尿病足治疗过于强调内科途径,淡化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不可逆性,一味地依赖于药物,而错失外科干预时机,给患者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问题二:患者多高龄 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 远期疗效不佳
目前采取的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有血管搭桥术、内膜剥脱术。手术麻醉、出血、感染、血栓形成、术后心肾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恢复、糖代谢等等一道道难关都摆在医患面前,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以高龄为主,手术风险极大,患者痛苦,恢复慢,医生压力大,工作繁重。并且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走入搭桥-闭塞-截肢的“黑色三步曲”。
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革新?怎样才能为广大患者寻找一条走向健康的希望之路?
希望之路――周围血管成形术
基于糖尿病足主要原因是下肢动脉,尤其是膝关节以下动脉的硬化狭窄导致的足部缺血坏死的先进理念,借助于介入治疗的先进技术,创新使用小口径长球囊扩张膝下病变狭窄的动脉,重塑血管腔内正常形态,恢复远端足部供血,这就是“周围血管成形术”。通俗的讲就是医生使用不同尺寸的纤细管子,经1毫米大小的动脉开口探入下肢狭窄的动脉内,特制的管子头端设计了大小合适并且可以收放自如的圆柱形“球囊”,通过向“球囊”内注入液体,使其膨胀,作用于血管腔内壁,通过向四周的挤压,支撑开管腔,达到再通。
通过实际临床治疗,周围血管成形术体现了巨大的优势:
一 创伤小,风险小,患者几乎没有痛苦感受;
二 疗效明显,立竿见影,常常是扩张刚完成,患者还未下台,就报喜――脚暖和了!
三 恢复快,术后24小时就可下床活动;
四 即使病情不幸加重,仍可二次治疗;
五 降低了截肢率及截肢水平,为后期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机。
“周围血管成形术”在国内刚刚开展约一年时间。近一年来,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治疗很多患者,获得了极其满意的疗效。挽救你的腿,避免截肢,通过小小的球囊充分疏通血管,恢复足部血流,扶您重新站立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自信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