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当高原的晨光刚刚洒向隆务河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医疗队抵达同仁市中医院,专家团队放弃宝贵的周日休息时间,克服高原反应的不适,第一时间深入临床一线开展教学查房与病例讨论活动。他们的无私付出与崇高医德,让基层医务人员深感敬佩,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温暖。此次帮扶活动以“授人以渔”为宗旨,旨在通过实地指导、经验分享,切实提升帮扶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医疗队抵达后,专家们立即分组深入治未病科、综合内科、外科等科室,针对预先筛选的典型、疑难病例展开教学查房。在综合内科病房,杨怀中主任带领团队聚焦一例胃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面对病情复杂、合并多系统问题的老年患者,杨主任细致听取主管医生汇报,在旁进行问诊与查体,随后结合中医肿瘤治疗的独特优势,从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中西医结合治…
2025-09-17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中医院的专家门诊室内,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刘红梅主任医师被等候的患者层层围绕。她三指轻按脉枕,凝神静气,望闻问切一气呵成,随后开出药方——这样繁忙而有序的场面,已成西苑医院专家在青藏高原开展医疗帮扶的工作日常。作为帮扶团队的核心力量,刘红梅主任医师的身份尤为特殊:她是国医大师沈宝藩教授的嫡传弟子,沈宝藩教授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泰斗,是全国名老中医,2017年荣膺“国医大师”称号,其创立的“化痰活血法”治疗中风病体系享誉业界。刘红梅博士在援疆工作期间,有幸拜入沈老门下,潜心求学,系统掌握师父的学术精髓。这段经历让她医术精进,更坚定了中医药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使命。作为北京市海淀区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她将沈宝藩教授的学术精华与高原医疗需求深度融合,为同…
2025-09-16
秋日的青海同仁天高云淡,下午3点,同仁市中医院手术室里的无影灯第一次为一位特殊患者点亮——71岁的藏族老人多杰(化名)大爷静静躺在手术台上,等待一场期盼多年的手术。这是一台看似平常却意义非凡的肛肠手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团队进驻还不到36小时,同仁市中医院外科就在赵卫兵主任的带领下,完成了医院建院以来的首例肛瘘根治术。手术室内,来自北京的专家以精湛技艺诠释了“国家队”的水平,而设备齐全的基层医院手术室,正见证着一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多杰(化名)大爷罹患复杂性肛瘘伴混合痔已有多年,曾辗转多家三甲医院,得到的结论都是“必须手术”。但由于高龄、基础疾病以及远赴外地手术的种种顾虑,治疗一再推迟。转机出现在9月初。得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专家将常驻同仁两周,家人第一时间带着老人前来。“真…
2025-09-15
“之前浑身乏力,什么都做不了……想起化疗就觉得可怕。”在西苑医院苏州医院(苏州市中医医院)血液科病房里,76岁的秦阿爹回忆起一年前的状态,依然记忆犹新。如今,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最让他欣慰的不仅是身体逐渐好转,更是治疗过程中“人舒服多了”。从北京到苏州,跨越1500公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专家胡晓梅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精湛医术,更是一整套治疗血液病的“北京方案”:以成功救治危重病例打破“中医药只治慢性病”的刻板印象。随着苏州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即将启用,像秦阿爹这样的患者,将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队”水平的医疗服务。胡晓梅带领团队为秦阿爹查房(上图)秦阿爹家属为胡晓梅及团队送上锦旗(下图)以救治为要:关键时刻彰显中医药担当“中医药不是只能调理慢性病,危急时刻…
2025-09-14
周六清晨,天还未完全亮透,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中医院的门前已是一片忙碌。一支由中医骨干组成的医疗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医院管理处副处长韩玉、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苗青教授带领的国家巡回医疗队汇合,整装出发。出发前,苗青坚定地说:“作为国家巡回医疗队,我们要去看看最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他们此行将远赴位于同仁市西部的兰采乡——一个海拔超过3200米、生存环境极其艰苦的牧区乡镇。车队驶出市区,逐渐进入崎岖山路。兰采乡地处阿米夏琼与阿米日青两山之间,山势陡峻、沟壑纵横,沿途最高海拔达3620米,历经两个多小时车程医疗队抵达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兰采乡。而此时,院子里早已站满了闻讯赶来的牧民。他们大多面色黝黑,眼神中透着淳朴与期盼。兰采乡卫生院院长激动地说,这是第一次有“国字号”的医疗专家来到家门口。…
2025-09-14